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2的主题定为“Disruptive Futures”。我们将继续关注可持续性和多样性,促发关于共同未 来的全球讨论。我们力图通过艺术实践建立起关于全球范围的行动模式与技术类型的集体讨论,它们旨在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健康和有承受力的未来。
Hyundai Blue Prize Art +Tech 2022寻求策展人和人文主义者来思 考当前的紧迫性,重新思考颠覆性技术的角色,从而预见我们可能的未来。
毕昕
BI Xin策展方案《飞出个未来:区块链中的时间多重性》通过超验、能量与思派三种平行的时间网络,重新理解时间的分叉与技术的诗意。超验时间(Chimera Time,算法-时间)从技术本身出发,探讨了时间的概率性。能量时间(Energy Time,生态-时间)则梳理了时序-价值-共识机制-算力-自然资源-技术-时间的循环链条。思派时间(Spime,社会关系-时间)将时间与空间合二为一,探讨政治、情感、社区连结在时空中的轨迹,以及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干预。技术的内在逻辑本身也许是单一的,但艺术性、创造力、想象力与情感等因素将会让这种逻辑变得复杂、迷人。也许艺术性地颠覆技术,才是逃逸线性时间的工具。
邢丹
Diane Xing阳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空间,是我们晾晒衣物、摆放盆栽的地方,是家庭中最接近自然的空间,正是这个方寸的小空间,每个人都在发挥着最大的创造力。阳台这个空间既是个人与社会的接驳,也是人工与自然的合成,它是个体性的空间又有社会性相伴,它与生活相通又与自然相连。展览以一个假想的“未来阳台”为蓝本,构想一个未来科技下人们通过技术自主打造的“阳台景观”——后人类生活景观。这里就像是人们的研究室,艺术家在这里成为“营养转换者”、“材料制造者”、“花园种植者”、仰望星空者”,他们根植于生活现场,用科技与自然协作来构建未来生态。这个展览不想就科技说科技就未来说未来,而是想用一种观众熟悉的方式 ,调用观众的经验和认知, 快速进入到展览的叙事之中,进入对未来生活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之中,深入人们对未来的想象,也许这才是“颠覆未来”的有效途径。
毕昕
BI Xin陈娱&曾乙文
Chen Yu&Yiwen Tseng洪昀
Hong Yun缪子衿&戴西云
MIAO Zijin&Dai Xiyun王姝曼
Wang Shuman邢丹
Diane Xing蔡影茜
Nikita Yingqian Cai刘晓都
LIU Xiaodu刘畑
LIU Tian卢迎华
Carol Yinghua Lu徐维静
Vivian Xu于渺
Mia Yu张海涛
ZHANG Haitao张烈
ZHANG Lie曹斐
CAO Fei费俊
FEI Jun张尕
ZHANG Ga克里斯蒂安娜·保罗
Christiane Paul约珥·费雷
Joel Ferre吉莱纳·博丁顿
Ghislaine Boddington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2大赛6强候选人通过线上研讨会,与国际专家进行远程交流,聆听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视野。
Michael Connor是根茎(Rhizome)艺术总监,主导“网络艺术选集(Net Art Anthology)”艺术项目,一个基于网络的展览,展厅,文献,通过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100件艺术作品重述网络艺术发展史。他曾在全球各地多家场馆策划过展览和项目,如移动影像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ving Image),纽约, 澳大利亚移动影像中心(ACMI), 墨尔本, 艺术与创新技术基金会(FACT), 利物浦,和伦敦国际电影节(BFI Southbank),伦敦等。2021年,他作为联合策展人,在北京、莫斯科和首尔的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策划了展览“线悬世界”,线上版本为worldonawire.net。
在本次研讨会中,Michael Connor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就远程共享和文化新潮兴起前后线上展览的策划方式展开讨论。他意图提出,线上展览不仅是推广或分享原本在实体画廊展出作品的一个途径,更是一项多样化的文化实践,与传统展览求同存异。
Michael Connor
Jonathan Parsons是一位艺术总监。在本次研讨会中,Jonathan Parsons分享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巡回展览—Experimenta Life Forms,此次展览于2021年2月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开幕,未来三年将在9家展馆巡回展出。他以这次展览作为研究案例,探索合作策展方式、委托流程、三年巡回展览的现实挑战及其对于艺术品选择过程和委托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和相关公共项目将展览融入到当地社区的每家画廊。
Jonathan Parsons
Sooyon Lee是MMCA策展人。在本次研讨会中,Sooyon Lee分享Hashtag 2021 策展经历,介绍了两个关于网络的团队合作创意:一是,对人性的乌托邦式预想—关乎道德、欲望等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转变和脱离;二是,介绍关于网络无障碍再声明和互联网亚文化的精选实例。通过一系列艺术实践,她的策展理念涵盖技术工具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演变史,以海德格尔和唐娜·哈拉维为视角讲述策展理念。
Sooyon Lee
Seong Eun Kim是Nam June Paik艺术中心的总监,同时她也是一位人类学家。她的研究领域涵盖:利用媒体艺术替代博物馆的亲身体验,以及策展人如何与观众建立连接。她曾就职于白南准艺术中心(2011年—2014年)和三星美术馆(2014年—2019年)。
在本次研讨会中,Seong Eun Kim分享了2个展览项目,分别是展览Common Front, Affectively(2018) 和在线展览neighbors(2021)。她从如何在策展工作中重新审视和构造媒体与人体关系的角度,介绍策展项目:首先是Common Front, Affectively(2018) 展览,基于“情感”的理论概念,其中一件作品是Bojan Djordjev 的The Discreet Charm of Marxism;其次是与ARKO艺术中心共同组织的在线展览neighbors(2021),为在新冠疫情时期顺利开展这次机构合作实验,白南准艺术中心委托艺术团体Bad New Days制作了一场访谈节目 “A cultural History of Distortion. ”。除此之外,她还分享了自己在博物馆学实践方面的学习经验。
Seong Eun Kim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对时间的主观体验随着各地疫情的动态变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时间成为一种弹性的存在。飞速向前、永远不够的时间经历了停摆、折叠、延长甚至是 倒退。这些消极的字眼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具有积极与进步的意义:它不仅提醒着我们人 类并不是历史唯一的代理,也让我们感受到时间中的拓扑性。 计算与机器驱动的全球时间精确地控制着现代生活的标准,权力在时间的标准化中被兑 现。在“没有未来的时代”,我们将如何理解时间的延迟、差异与重复?如何思考度量与 计算以外的时间?如何探寻技术在时间的空间化中留下的痕迹?展览从比特币时钟出发, 在这样一个被加入了时间向度的数据空间中尝试寻找一种新的时间参照。通过超验 (#自 旋 #迷思 #梦) 、能量 (#激励机制 #可持续发展 #权力) 与思派 (#秩序 #循环 #共识) 三种 平行的时间网络,展览将重新理解秩序与共识构造的方式,能量与情感的流通与技术时 间的滑移;并尝试寻找时间的分叉与技术的诗意。 超验时间(Chimera Time,算法-时间)从技术本身出发,探讨了时间的概率性。区块 链中的“此在”是一种幻觉。在一个没有中央机构的分布式网络中,不同节点可能会在同 一时刻验证了“未来”,虽然它们包含着不同的内容,但它们同样奏效。这时就发生了概 率性的选择,未来的历史在前进与后退之间生长。能量时间(Energy Time,生态-时 间)则梳理了时序价值-共识机制-算力-自然资源-技术-时间的循环链条,并从中 探讨了我们如何辨证地看待技术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博弈与依存。思派时间(Spime, 社会关系-时间)将时间与空间合二为一,探讨政治、情感、社区连结在时空中的轨迹 以及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干预。 展览中的作品从计算机科学、分布式技术、社交情感构造与文学的交叉领域探索了连续 的赛博时间与离散的区块时间。区块时间的概率性为思考时间的可能性创造了新的维度; 离散的区块时间生成未来的岔路。而另一方面,这种分布式的结构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创 造平等的财富与权力分配,这种技术所倡议的透明性、公平性,及其提出的后人类经济 原型畅想之实现,仍取决于复杂的参与、协作与决策。同时,我们仍要追问可持续发展 问题,如果无法在技术发展与生态消耗之间找到平衡,我们的时间恐怕也终将所剩无几。 技术的内在逻辑本身也许是单一的,但艺术性、创造力、想象力与情感等因素将会让这 种逻辑变得复杂、迷人。也许艺术性地颠覆技术,才是逃逸线性时间的工具。
一直以来,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姥姥家的阳台。它像一个藏宝阁一样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丰富多样且井然有序:食物,材料,工具,绿色的植物等等,都在这里一一呈现,而这里也是最容易观赏天空的家庭空间。阳台是我们在日常中最熟恶的生活空间,是居住者呼吸新鲜空气、晾晒衣物、摆放盆栽的场所:它与生活相通又与自然相连,是个体性的空间又有社会性相伴。 本次展览以一个假想的“未来阳台”为蓝本,构想了一个通过未来技术自主打造的"阳台景观”——后人类生活景观。这里就像是人们的研究室:人们在这里转换营养,创造生活材料,构建“生态”。阳台是技术与自然联合创造的地方,是通过在地性技术创造的末来生活现场。 盖娅假说的提出者詹姆斯•洛夫洛克,面对由新的智能与生态共同发展而成的新地质时期,提出了他的预想:賽博格与盖娅将首次共同管治地球。“阳台”作为一个隐喻,象征着由科技与自然,生命与非生命共同创造的生态,也映射着未来人类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它,会是自然界和机器混交构成的一个巨大系统。现在,我们需要去重新思考科技和生态的关系。技术与环境相互铺就而成的混生体,其白身就已构成了独特开端与其相应的自主性;我们可以重新展开面向这个开端的思考,也或者,将它安放于某个合适的宇宙现实环境中。唐娜-哈拉维提出"与麻烦同在”,启发我们摒弃自大与被动,开展根植于现实的讨论,去探索与过往不同的、不再是典型的、由上至下的权威式叙事形式,也希翼这样的探索能为我们带去跨界共存,万物共荣的新的可能。这需要当下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像"勇敢者”一样,不畏惧困难与麻烦,依靠个人的研究与行动预见性地觉察未来人类需面对的生存危机与挑战,并在地性地全局思考技术的可能性,转换固有的思考方式,努力找出那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科技与生态的共生发展提供新的框架。而只有透过这些新的框架,我们才可想象“赛博格与盖娅”和谐共存的局面。 面对这样一个混沌的当下和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根植于生活的技术与联合一切力量的实验场,在这个务实的行动中重新思考当下人与万物的关系,也许未来生态不在遥远的将来,而是在每一个人的脚下。 这个展览呈现了“勇敢者”面对”麻烦”的生活切片:阳台。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营养转换者、材料制造者、花园种植者和仰望星空者,分别从四个视角探讨科技与生态的关系。